第三集:《肖练Op.25No.1》,钢琴练习曲也可以如此优美!


今天分享的是一首令我一见钟情的钢琴曲。第一次听到它是在高中时代,一部叫做《代罪羔羊》(《Dark Mirror》)的电影里面。 美丽的珍·西摩尔(《时光倒流七十年》的女主角)在里面分饰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这是一部好看的悬念片,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影片的开始——一位男子端坐在钢琴前弹奏这首曲子,流畅的音符从手指下倾泻而出……而女主角却从背后悄悄靠近他,将匕首插入他的身体,琴声嘎然而止。

 这个难忘的旋律从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可我却苦于找不到它的出处,于是我凭着记忆在当年的钢琴老师面前哼唱出来,老师告诉我说:“这是《肖邦练习曲》中的一首,以后你也可能也会弹到它。”

   《肖邦练习曲》是每个通向高级的钢琴学习者必经的一块阶石。 24 首练习曲(作品第10号和第25号各12首)中,每一首都提出一个技术性的难题,表达了肖邦对钢琴技巧可能性的探索。 然而它们不仅仅是练习曲,更是已具雏形的抽象音诗。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作品第10号中的第三首《离别曲》了,而我个人最为钟爱的却是这个作品第25号的第一首(Op.25,No.1),很难想象,一首练习曲竟能写得如此优美!

忧郁而多情的肖邦(Chopin,1810-1849)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他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作,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夜曲、叙事曲、即兴曲等等(肖邦的作品以后还会推荐)。 这首练习曲是肖邦26岁时在法国创作的,它是一首具有浓郁抒情气氛、充满浪漫色彩的钢琴作品,令人感受到大自然诗意盎然的景象和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憧憬。

这首练习曲还有两个可爱的别称,一个叫做《牧羊人的笛子》,另一个叫做《竖琴》。前者是因为肖邦说,他在作曲时想象的情景就是牧童在山洞中避雨时吹奏出了悠扬的笛声。后者则是因为钢琴家舒曼听过此曲后感慨道:“你想象一下风神爱奥尔的竖琴吧,它有一切调性,艺术家的手把这些调性编织成最奇幻的花纹……”

我个人更喜欢《竖琴》这个名字,那些铺底流动的琶音就好像轻轻拨动的竖琴琴弦,悠扬悦耳的旋律从指缝间缓缓流淌出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温润柔美、安详平和,好似在款款深情地倾诉衷肠。乐曲充满鲜活的想象力与高度的艺术性,而降A大调明亮的色彩则令它散发出一股甜美恬淡的气息。

不过这首练习曲最大的特色是它丰富立体的钢琴织体(texture)与和声——整首乐曲主要运用十六分音符、通过各种神奇的变幻手法写作而成,却总能让你听得到一个脱颖而出的优雅高音,那是右手的小指演奏出的一条优美的旋律线,好似男高音婉转的歌喉;左手和右手的其他手指则通过分解和弦的琶音构成色彩变幻、层次丰富的朦胧背景,衬托着深情吟唱的主旋律,充分展现出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多年以后我果然弹到了这首曲子。我后来的钢琴老师在讲解这首曲子时说,虽然肖邦练习曲中有一首别称叫做《蝴蝶》,但是他却更喜欢把这首曲子称作《蝴蝶》。当时我并不理解,后来我在练习这首曲子时才恍然大悟——演奏时左右手在钢琴上对称展开的琶音,令翻飞的双手就像一对蝴蝶展开煽动的美丽翅膀,这种生动的形象之美恐怕是只有演奏者才能体会得到。


这首作品的意境悠长深远,就像一首用钢琴吟诵着的动人诗篇,充满了画面感与韵律之美。肖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善于将钢琴技巧隐藏于诗情画意之中,他成功地将这样一首为技术训练而作的练习曲提升到了音乐会作品的艺术高度,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怡情悦性的美感尽在不言之中。

2356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