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How,where, when?》,你听过这首长笛+女歌手吟唱版的卡农吗?
今天分享的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D大调卡农,这首迄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它曾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通过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
这张叫做《最好的帕海贝尔卡农》的CD,曾经一度在我车内的音响里翻转了很久,每天上下班虽然有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听着它,窗外的拥堵和喧嚣就都离我渐渐远去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沐浴在古典音乐圣洁的光辉中,沉浸在我一人独享、恬静美好的精神世界里……
这张CD是2003年为了纪念帕海贝尔诞辰350周年而出版的,在卡农的众多版本中精选了15个不同版本,有传统的管弦乐版,悠扬的长笛版,浪漫的吉他版,清澈的双钢琴版,融入现代元素的电子合成器版,情深意长的吟唱版,还有纯净无暇的无伴奏合唱版……各种风格迥异的演绎都在这里百花齐放,每一首都独具韵味,展示出千变万化的魅力。古老的卡农被15种不同编曲和配器的演奏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徜徉在那简单明朗、轻快悦耳的旋律中,你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
卡农就象一位天生丽质的美人,你给她穿上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棉布还是丝绸的服装,她都能演绎出独特的风情,什么都遮挡不住她散发的光芒;她的美丽是浑然天成、永恒持久的,任凭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她的美丽却如同钻石,经过时间的打磨而越发熠熠生辉。我始终相信一句话,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才是经典。
十五个版本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这个传统管弦乐版本,另外一个则是温婉柔情的女歌手吟唱版本。这个管弦乐版开始的声音较弱,然后渐强,就好像一位端庄美丽的女神从远方徐徐向你走来,凝眸,浅笑,优雅地转身……她身上散发的温暖光辉照耀着你,让你的心头渐渐被一股对生命的感动弥漫……
“让丝绒般的声音滑过,让浓郁的风情涌起;让天籁般的音乐荡来,被深深的感动淹没……”这是唱片中的一段话,用来形容这首吟唱版的卡农最恰当不过。
在“How,where, when?”一曲中,伴随着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用长笛吹奏出的悠扬旋律,葛莱美爵士女歌手克莉欧▪莲恩(Cleo Laine)用她那低沉、缥缈、富有磁性的嗓音,以轻声探问的方式深情无限地诉说着心中的梦想——你听,她在反复不停地吟唱“何时,何地,我怎样才能与你重逢?哦,我们会以何种方式,在何时,何地再度相遇?”简单朴素的歌词和旋律,轻轻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是啊,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但是,没有分别的思念,就没有重逢的喜悦。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都在与亲朋好友的分别与重逢中周而复始吗?这温柔的歌声就好象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树梢照耀在你心头,和煦而温暖,让你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帕海贝尔(Pachenbel,1653-1706)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德国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相传为巴赫的老师。他的教堂礼拜音乐和键盘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包括他自己的孩子。据说他是在妻子和孩子相继去世的巨大悲痛中创作了这首不朽的音乐作品,用以寄托对逝者的思念。不同于那些曲调复杂、内涵深奥的古典名曲,它以简单易记、不断重复的优美旋律而深得人们喜爱,夺得“全球听众票选最受欢迎的古典入门曲目”之殊荣。卡农一共有过2000多个改编版本,如果帕海贝尔在世的话,他将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
“卡农,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随另一个声部,直到最后……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缠绵极致的音乐,就象两个人生死相随”,这段对卡农含义的拟人化诠释读来特别令人感动,卡农的精髓不就是生命的真谛吗?
每个人听卡农,大概都能听出不同的感受。卡农看似简单的曲调里却承载了生命中太多的情感——欢喜,悲伤,甜蜜,苦痛,对生死轮回的敬畏,对命运不可捉摸的无奈……卡农的旋律在不断重复中又有着微妙的变化,听起来并没有单调之感。它其实就像生命的生长枯荣,四季的更迭交替,日夜的循环往复——虽然日出日落、春去春来,但是每一天、每一年的生活又都是新鲜而不同的。生命就是在这样车轮式的进程中不断被向前推进,生活就是在这样的重复和变化中展露出它的斑斓色彩。希望今天的音乐让你感受到微笑向暖、岁月静好的唯美意境,但愿它陪你度过了一段美好宁静的愉快时光!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彩虹乐章”!